-
2025年美国股市的机会与风险预测
2025年美国股市的机会和风险主要会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机会 科技行业的继续发展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AI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将推动相关企业(如半导体、云计算和AI软件公司)的增长。预计像NVIDIA、Alphabet、Microsoft等公司将继续受益于这一趋势。 量子计算和5G:这些领域的发展可能会带来技术公司的新机遇,尤其是在硬件、通信和软件公司......
-
分析近期热门的卫生巾事件:低质成为累赘
近期卫生巾事件成了举国关注的焦点,也让很多人感到愤怒和无奈。卫生巾不属于高科技产品,也没有像芯片之类的被人制裁了。这种东西只要不昧着良心做就能做好,结果各种黑心操作,各种的没有底线,在卫生巾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以至于现在很多人到日本等地抢购卫生巾 丢人丢到了满世界都知道。卫生巾出的一些问题呢,像虚标长度、卫生标准低等等,其实早就被披露出来了,只不过呢,没有像这一次全面塌方,集体沦陷。有些品牌像ABC出了问题,不仅没有丝毫的歉意,客服竟然还说出了如果接受不了可以不买这样的话,冷血言论火上浇油,遭全网抵制。由于涉及广大女性群众的消费者知情权,事关健康安全,涉及民生领域,引发了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 还一度带动医用卫生巾概念股上涨。卫生巾长度缩水是这一场风波的焦点问题,很明显是相关企业为了节省原材料成本而造成的。目前的国家标准对卫生巾全长偏差的波动要求为加减4%。最近经过各路媒体和热心网友的抽样检查,多家品牌卫生巾的实际长度都比包装标明的长度短,也就是说呢,几乎都是负误差,但是呢,短的程度又基本上都没有超过4%。 这就给了这些品牌一个很好的借口,踩着最低标准的线,你也不能说它不符合标准,而ABC被骂呢,是因为它有长度短于标准超过4%的产品,这就太恶劣了,对吧? 但是ABC洗护旗舰店客服在回复的时候态度非常的敷衍。表示,尺子的尺寸有时也可能存在偏差的,如果觉得接受不了可以不买。这话当然容易引发愤怒。创始人呢,后来鞠躬道歉,但众怒并没有被平息。如果这种愤怒很快就平息了,那么商家永远不可能重视消费者的权益,因为他没有痛感呢。就跟疫苗的原理是一样的,各个厂商纷纷的往短里做,说不好听的就是偷工减料,显然呢,这样做呢,对他们是有利的,有利于他们降低成本,毕竟卫生巾没有什么工艺上的技术难度,原材料就要占到成本的高达80%左右,所以原材料能省他们就尽量的省,连知名品牌都怎么干可见。 这些相关企业的责任确实已经丧失殆尽。卫生巾凭借长期屹立不倒的刚需和毛利率高的特征,对于一些头部企业来说呢,是顶梁柱一般的存在,而现在顶梁柱的营收也出现了下降,但各方面成本呢,却还是很高,甚至有增无减。以港股上市公司恒安国际为例,2023年年报显示,其卫生巾销售收入占集团总体收入的26%,较整体卫生巾行业销售为优胜。卫生巾是恒安国际除了纸巾产品以外的第二大业务,但是从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来看,它的卫生巾收入同比下跌2.25%左右,直接业务收入下降大约3%。此外,恒安国际卫生巾业务的毛利率已经持续三年下滑,从2021年的70.5%降到2022年的66.8%,再到去年2023年进一步降到了63.8%。 很多人一看下降很厉害啊,但是即便是下降到63.8%,这种毛利率在其他行业来说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呀,也够高的了,对吧?恒安国际是国内卫生巾市场占有率数一数二的头部企业,从它的毛利率下降中呢,多少可以看到卫生巾作为女性生活必需品出现了不好卖的情况。花旗认为呢,恒安今年中期业绩不及预期,原因是纸巾和卫生巾供过于求,行业竞争加剧。...
-
卫生巾这个领域技术门槛低但毛利率又高
卫生巾这个领域技术门槛本来就比较低,毛利率又高,有研报统计呢,卫生巾行业整体平均毛利率高达45%,不少卫生巾企业毛利率可以达到50%以上。行业先天特性在这儿摆着,竞争者多也是必然的,但问题是呢,竞争压力越大,竞争越激烈,你越应该提高你的质量啊,确保你的质量啊,打出你的品牌效应啊,对吧?你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信赖和支持啊,结果呢,却是这个鬼样子。 卫生巾是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以后才进入我国的商品,1982年我国从日本引进了生产线,但是呢,什么东西在我国似乎呢,都难逃过剩的命运,即便是有刚需支撑,2015年我国卫生巾市场渗透率趋于饱和以后呢,商家不得不在销售上下大本儿,要不就是卷高端,推一些所谓的高端系列产品,但是光靠推新和宣传,就算弄出花来,也扛不住低价产品的冲击啊,竞争不过。所以呢,现在就基本上全体想折降本了,包括头部企业卷价格,卷不过就开始偷工减料了。 为什么呢?首先就是因为消费降级。 11月22号一位广东卫生用品公司的销售经理就在采访中明确表示,近几年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发生变化,更注重性价比,消费者消费方式以社区配送、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为主,企业都在卷价格、拼时效、拼服务等,这也导致行业进一步内卷。退一步讲,2020年疫情爆发第一年出现了囤卫生巾的现象,也爆出了低价卫生巾大卖的消息,包装捡漏,20多块钱就能买到100片儿的散装卫生巾,在网购平台上卖的很好。 有人呼吁大家不要买三无产品,但有人无奈的回答,我有难处啊,这句话很扎心,但也很现实。买卫生巾对相当于一部分人来说呢,确实是一笔很大的花销。在低端市场挤占中高端市场的情况下,中高端产品为了降成本也就顾不上什么原则了。另外,企业还有一部分降不下去的成本就是税。我国卫生巾的征用税率是13%。 归在增值税最高的一档,比很多发达国家都要高很多很多。比如说德国在2019年把相关卫生用品增值税从19%大幅下调到7%,法国政府虽然不情愿,但2015年终于决定降到5.5%了。对我国的低收入群体来说呢?这相当于一笔不小的月经税呀。 对于做卫生巾的企业来说,也是一大笔成本。事实上,卫生巾的黑历石早些年开始就有很多了,比如七度空间针头门事件、黑心棉事件、苏菲重置尸体事件等等。而曝光之后的结果,卖方的回应要么是没有,要么是你买到假货了。更诡异的是呢,2022年,高洁斯回应疑似卫生巾有虫卵,称呢消费者为提供样品以举证调查并自行确认撤销投诉。 你细品,是不是很像一些网络商家的惯用的套路,赔钱删差评,那不就类似封口费吗?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的状况还是很难改变,这和监管缺失、违规成本低也有直接的关系。这一次闹这么大的风波,诸多官媒很明显的在努力的把舆论向积极的方向引导。比如网友吐槽,卫生巾的PH值标准和窗帘一样,指的是4.0~9.0,这个范围太过宽泛,和C类纺织品,也就是非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品是一样的。但是目前官媒的回应基本强调和宣传的就是两点,第一,这两个东西没有可比性。 这样说法很不要脸的,你没有可比性,为什么把标准定的这么低呢?第二,卫生巾新国标正在修订,起草单位包括众多拥有卫生巾品牌的企业,包括生产七度空间的恒安,生产苏菲的尤尼佳等等,主管部门为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中青年是行业组织,是一些协会、协会、企事业单位、学术机构自愿组成的。这么看下来呢,新国标修订也就类似游戏玩家自己定游戏规则,大家想想看,有这伙人做出来的规则有用吗?这些规则就是为他们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服务了呀。 其实呢,国际上早就有了健全的标准和严格的规范,你直接拿来用就行了,为什么不愿意拿来用呢?既得利益集团当然是必须为自己坑害消费者赚黑心钱留下足够的可操作的空间啊。...
-
卫生巾品牌可能踩着新国标标准下限生产
卫生巾新国标实施以后,品牌还是可能踩着新标准下限生产,缺乏标准,甚至有了标准也不执行,无疑会进一步消耗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信任。早几年媒体曝光卫生巾含有荧光增白剂的时候呢,进口卫生巾就卖爆过一次,持续了好几年。后来国产品牌努力奋斗,有关部门也帮着证明,中消协2018年还发过测评,说国产卫生巾在化学安全性能方面和进口样品没有差异,可以达到最严格标准。 这几年国货卫生巾好不容易拿回一些当年失去的市场,本来消费降级其实对一些国货是一个机会,但是呢,现在好感又要败光了,ABC品牌所属的景星监护冲刺上市冲了6年还没有成功,这一次品牌形象和信誉又大大受损,估计更加不可能啊。想都别想了,对吧?如果消费者能够接受更高的成本,改用进口卫生巾、棉条,可能可以规避掉一部分风险。关于卫生巾或者卫生棉条,在我国目前呢,还没有强制性标准,针对卫生巾和护垫现在在用的还有正在起草的新国标,都是国家推荐性标准,注意啊,也就是非强制性的一套标准,针对卫生棉条的标准更是今年才开始实施,当然这个是因为这种植入式的产品在我国的普及呢,相对比较低,那你说我买外国原产地生产的行不行呢? 一些发达国家对棉条的标准的确是非常高的,管理也很严格,给归到医疗器械品类了。比如说在美国,卫生链条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列为第二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二类是非重大风险。而在日本呢,将卫生棉条作为一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国内目前可以买到不少原产地在海外的进口棉条,安全性相对是有保障的。再有呢,最近国产卫生巾塌方以后,相关进口产品正是需求大增的时候,不过这个时候还是要小心驶得万年船。 当年荧光剂事件曝光以后呢,荧光剂对人体到底有没有影响,至今还没有定论,说是没有定论,肯定有负面影响啊,只不过是他们不愿意说,不愿意承认,不愿意面对而已。各大网店还有代购就火速的借机高价卖上了进口货,然后呢,假货就被爆出来了,资生堂9年前就不再生产和销售的卫生巾还在我国市场上大卖特卖。 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当下,各行各业的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一些刚需市场呢,就更加成为了必争之地,以后偷工减料的恶劣情况可能还会更频繁的发生。央视曝光羽绒骗局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一些商家用丝替代羽绒,填充到羽绒被里,这个丝是飞丝,是鸭毛、鹅毛加工成羽绒过程中从羽毛上掉的单根短丝,算是边角料。利用这种非丝,成本能降一半左右,填完假羽绒,再挂上合格证,还有正经的羽绒充气标,然后呢,当优质羽绒被去卖,当然那个标上面的数据也是假的,所谓的标都是商家低价批发来的,检测报告也可以买假的。一次充好的不光是被子,还有儿童羽绒服。飞丝不但不保暖,而且还可能还有病菌,有潜在的致病风险。 而且通常缺乏高温消毒的工序,但是手感上、视觉上却基本上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普通消费者难以分辨。卖这种飞丝的老板当然也都知道买家拿他们的东西去干什么,但他们选择装傻充愣,有钱一起赚。在当地产业园里,从原料到生产,产业链是造假一条龙服务。 另外就是直播间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也可能会越来越多,大家就算没有经历也有所耳闻,比如打着高端孤品的旗号,通过高端和照片美化等手段忽悠消费者,但实际上可能是成本连1块钱都不到的批发的二手衣物。 我觉得在直播间去买东西呢,是很诡异的事情,搞直播带货的一年那么高的收入从哪里来的呢?这些高收入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吗?对吧? 如果需要什么商品,直接去正规的平台购买就行了,没有必要通过这种方式高价买次品了,而且浪费大量的时间。还有食品安全领域油罐车事件之后呢,风浪依然没有平息。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用木薯粉假冒红薯粉的事儿,其实一大原因也在于成本,木薯粉呢,相对便宜。近期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食品安全抽检,检查出24批次食品不合格,除了以次充好,还有一些掉包的套路,只要是有市场有需求的商品,就有可能被黑心商家鼓捣出一些猫腻来。有些非官方渠道的直播间卖二手盲盒,因为量摆在那儿,是有可能拆出比较稀有的隐藏款的。 但是呢,镜头一转,离开主播的手和盲盒,就这几秒钟,你的隐藏款就没了,移花接木,行云流水,人家直接拿隐藏款去卖高价了。总之呢,在当下这个整体上都比较困难的阶段,就可能会有更多的人为了利益放弃原则,放弃道德,放弃良心,放弃一切的一切,只赚那个黑心钱,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能做的。 就是不要只图便宜,尽量的在信誉好的平台购买品质可靠的商品。...
-
越是经济下行越爱在房地产身上做文章
一方面是因为越是经济下行,很多人越爱在房地产身上做文章,因为他涉及的金额往往比较大,很多中产阶级把身家性命都压在上面了,说白了,做一回局,骗子就能捞叨不少,可以说是一本万利啊。另一方面就是这里面呢,离不开有关部门的默许,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而助长了这种骗局。毕竟现在各个地方的主线任务之一就是托底房地产,给房企纾困,并尽力消化存量房。可以说,为了完成上面下......
-
有可能让购房者享受零首付只要别断贷就行
监管部门就不管了,那这里面可以操作的空间就很大了,甚至都有可能让购房者享受零首付,只要别断贷就行。而且别看现在对购房者的资质还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但这两年大家也都清楚,为了刺激房地产,各地方的各种硬性指标以及限制都在慢慢放宽,也就是说呢,监管的口子一旦撕开了,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宽松,那就容易滋生出更多的金融骗局。 所以说现在房地产领域的很多金融骗局,它是离不开有关部门的推波助澜的,这种情况是很难改变的呀。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了解市面上各种骗局具体是怎么操作的,来识别他们的真面目。下面呢,我就以这个免息垫首付为例,简单梳理一下这里面的弯弯绕绕。 首先开发商会通过各种渠道,比如微信朋友圈等等来散播这种免息垫首付的消息,很多人看了以后的第一反应是,消费者只需要向开发商付一小部分定金,剩下的首付款开发商会给购房者垫付,然后呢,购房者可以慢慢的偿还,还不用付利息。这听起来能占不少便宜啊,但问题是,这么好的便宜怎么可能会给你呢,对吧?这个时候,第三方贷款中介就隆重登场了,出面给消费者办理免息贷款,并签订相关合同。比如说出事儿的深圳坂田的信诚进华福项目,就是让购房者与广东江广源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借款合同,签订的合同内容就是业主如何分期,具体分几期给这个第三方中介打款,然后第三方中介拿钱去还相关网贷银行的月供。 但问题也就恰好出在了这里,第三方中介拿了业主的钱,他却不给业主还贷款,最后东窗事发,很多业主发现自己的网贷还有很大金额没有还,而这个时候网贷银行只认业主的名字,因为第三方中介公司就是用业主自己的名字,以业主的名义在多家不同银行申请额度不等的信用贷款,所以呢,就是相当于用业主自己的信用贷款作为首付款向开发商付的钱,那违约了自然也是业主自己上征信。简单点来说呢,就是借债方是业主,还款通过的却是第三方,那能不出事吗? 而在这个过程中,开发商、第三方贷款中介甚至相关网贷银行都是受益者。 首先,开发商其实没有付出太多的成本就卖出去了房子,并顺利完成部分款项的回款,因为免息垫首付这个深层套路可比很多普普通通的广告有用多了,这就帮开发商省去了很多营销方面的开支,而他只需要付给第三方中介一些服务费即可。而这对于现在资金链较为紧张的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情况。你看看现在深圳有多少房地产企业都已经倒下了,像老牌儿的房企深圳市饮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他今年都开始涉嫌违规裁员了,还不就是因为没有钱吗?而第三方这种无良中介更是赚的盆满钵满,因为他们很多都是按季度来收取。...
-
提前还贷浪潮下银行的住户贷款投放压力很大
业主的本金只要这样的客户足够多,这个第三方中介所能积累起来的资金就非常大。比如说这一次被曝光的深圳县城近华府项目,就已经造成了业主超千万元的损失,而这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型资金池,那用处可就太多了,要么直接捐款跑路,不管业主死活,要么可以继续钱生钱,向向外发放高额贷款等等等等。毕竟现在我国经济下行,很多个人、企业都有不少借款需求,但又苦于银行资质审核,这个时候呢......
-
经济下行低劣产品各种骗局会层出不穷
各种利益主体啊,都有强大的利益冲动去参与到这个骗局当中,真的是一群骗子。这个时候,市场上相关贷款中介就和一些银行内部人员搭上关系了,另一方面能帮银行内部员工尽快完成每个月的房贷任务,减小业绩压力,另一方面呢,这里面还有大量的利益往来,银行内部人员和贷款中介自然都是乐见其成的。像近期上海宝山区就办理了一起违法发放贷款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其中银行相关客户经理负责发放房贷、抵押贷等贷款,而这个客户经理和住贷中介达成协议,按照每笔贷款的1%得到一定的好处费。 但是呢,这种操作给银行增加了坏账风险,这个时候呢,可能会有人说了,那断供了,银行还可以拍卖他们的房子啊。问题在于呢,这两年由于经济下行,居民失业,断供导致法拍房的数量可谓是暴增啊。2024年上半年法拍房源累计拍次60.5万次,而去年上半年累计拍次只有42.7万次,同比增长了约42%。 但法拍房成交的次数只是微涨,从去年上半年的7.5万次上升到了今年的7.9万次,说白了,流拍的可能性大大提升了,也就是说现在的购房者不像以前那样那么愿意去捡漏法拍房了,那这样下去,银行手里拿那么多房子又有什么用呢?风险并没有降低。当然,除了免息垫首付这种套路以外,房地产现在还有各种花式陷阱,比如还是在深圳就出现了高额返佣的局,就是很多房地产中介在卖房子的时候呢,告诉购房者在签订完合同以后可以返还一部分佣金,有时候呢,数额都比较大,高达数万元,这就让购房者动心了。然而到该返还佣金的时候,中介却跑路了,这是因为这套操作他不符合中介的实际利益。 他一方面要给开发商平台费、税费等各种费用,如果还要给购房者兑现大额返佣,那到手的钱是真的没剩多少了。所以说白了,很多骗局陷阱你只要一细想就容易识破,因为它违背了一些群体的利益,你从利益分析法是很容易看到这一点的,他的利益在哪里,你一定要想明白。 现在更令人发指的是,在经济下行之下,很多企业连我说的这些障眼法都懒得搞了,改为更直接、更粗暴的诈骗手段来牟取暴利。像近日瑞德青春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以及一众高管和员工共25人正在等待法律的判决,起因是2022年他们牵扯到一桩诈骗案而被警方查处。这个新闻之所以引发这么多的关注,是因为它现在涉及到国内一个新兴的热门领域大健康。毕竟现在居民生活压力加大,我国的相关福利保障还不到位,这就导致很多人开始注重起了自己的健康管理。 而瑞德青春还正是这个产业的头部企业,所以一开始呢,他所提供的服务就吸引到了很多消费者的到来,但同时呢,企业也是利用了这种心理,直接明晃晃的,不加任何演示的就诈骗消费者。比方说他会先给消费者安排一套检查,然后夸大其词,告诉消费者如果不做他们提供的某些治疗项目,就会有癌变的风险。 而消费者在其恐吓下,很多就选择了购买相关服务,而且金额都比较大,高达几十万元。但做完这些项目以后呢,发现并没有像机构说的那样有效果,纯粹是被诈骗了。其实呢,这些人脑子都太简单了,他们这些非医疗机构的人告诉你,你有癌变的风险,怎么能信呢?你去正经的医疗机构做一下体检,不就全明白了吗? 总的来说呢,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各种低劣产品,各种骗局会层出不穷,在这个阶段呢,大家一定要多注意识别,否则呢,就可能给自身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我只会做这个专题呢,也是想提醒大家,真的是担心大家呢吃亏,上当受骗,以后呢,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一定要好好的想一想,不要轻易的去相信,要学会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
非洲海湾帮的毒生意被限制了就开始想歪路了
紫金矿业在全球矿业的地位不可小觑,它的黄金资源量和产能在中国和亚洲都是第一,在全球位居前10之内,这样体量巨大的公司,丢矿哪有少的呢?然后我们再来看看数据,这一次出事的乌里迪卡金矿是紫金矿业手里最好、产量最高的骨干矿。乌列蒂卡金矿是全球超高品位大型金矿,也是哥伦比亚第一座大型的现代化地下矿山,被哥伦比亚政府认定为国家战略利益项目。 这个矿的平均品位高达每吨9.3g,而全球原生金矿石的平均品位每吨只有1.19g,可以说是相差好多倍啊。2024年上半年,乌里地卡金矿矿产金约5吨,在紫金矿业名下的金矿中排名第一,权益产金量排名第三,3.2吨就相当于这个矿区苦哈哈生产半年矿产的64%啊。 即使把这个数放到全国范围内,也是非常可观的。今年上半年,我国真正从黄金矿里提炼生产出来的黄金总共只有141吨,平均下来每个月的产量才23吨左右,而紫金矿业这一丢就是3吨多,也就是全国月产量的14%啊。简单对比之后呢,大家再重新看这一次被爆出来的事件,是不是就有不一样的感觉了呢?这一次的事件对于矿企,对于整个黄金市场都是一次重大事件。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个事儿呢?根源还在于哥伦比亚政坛非常腐败,政商黑帮蛇鼠一窝。其实呢,紫金矿业买这个矿本身就心存侥幸,把事儿想太简单了。 这一回的凶手是哥伦比亚最大的贩毒集团海湾帮,也叫哥伦比亚盖坦自卫军,这个黑帮摊子铺的特别大,之前曾经有媒体报道,海湾帮兴盛的时候,光核心圈就得好几千人,再往下延伸的话,成员更是数不胜数,而且干的全是刀口上舔血的买卖,个个都属于穷凶极恶,杀人不眨眼的那种。 自从大毒枭吴苏家被抓之后呢,海湾帮的毒品生意一定程度上被限制了,可这帮人富裕惯了,哪接受得了生活水平降级呢?为了弄钱,像非法采矿、敲诈勒索这事儿呢,就越干越多了,尤其是最近金价持续飙升,诱惑就更大了。一旦他们看上哪个矿,凭企业自己弄点安全保障,雇点保镖什么的,对这帮刺头来说呢,跟过家奖没啥区别,毕竟他们可是连哥伦比亚政府都敢硬刚的,隔三差五的就搞点暴力事件,军方警方死伤无数。...
-
矿业是盗采的重灾区紫金矿业收购就心知肚明
这种安全风险,紫金矿也知道吗?他非常清楚,这一次出事的无力地卡金况,多年以来一直是盗采的重灾区,紫金矿业收购的时候呢,就心知肚明,这一点呢,是经紫金矿业和哥伦比亚政府证实的,最近双方呢都公开承认了这个情况。可实在是架不住超高品位优质矿的诱惑力呀,而且这个矿的地理位置也特别好,距离哥伦比亚的经济中心只有2小时的车程,再加上收购的时候为了忽悠我国企业掏钱,哥伦比亚政府也确实做出了很多承诺,那意思就是,兄弟,你放心过来吧,只要你买下这个矿,你们的安全我打保票。 总而言之呢,在哥伦比亚政府一系列的营销之下,紫金矿业确实被忽悠晕了。2019年12月,紫金矿业发布的公告里是这样说的,乌列蒂卡金矿位于哥伦比亚安全形势较复杂的区域,经公司组现场调研和聘请两家国际安全顾问进行尽职调查,认为项目面临的安全风险可以通过建立安全体系和制定安全计划进行较好的管控。 你看很乐观对吧?项目刚交接的时候呢,哥伦比亚政府表现的特别热情,哥伦比亚公共部队,也就是哥伦比亚国家警察和国家军队专门跟紫金矿业签了安全保卫协议。2020年10月无列蒂卡金矿正式竣工投产的时候,时任哥伦比亚总统的杜克还专门过去了,把能夸的不能夸的全夸了一遍,说乌列蒂卡金矿是哥伦比亚金矿企业投资史上最重要的项目。 刚投产的时候,哥伦比亚政府的确做的像模像样的,派驻了大量武装部队和警察,开采也比较顺利。但两年不到,2022年下半年开始呢,一切都突然改变了,根源是这期间哥伦比亚出了一件大事儿,他的政坛变天了,原来签协议的总统是杜克,2022年下半年换成了古斯塔沃佩特罗,人家翻脸不认账了。上周将米莱的时候呢,我说米莱是政坛里最配得上传奇两个字儿的。 看过米兰对阿根廷尽心尽力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及阿根廷迅速取得的成绩,再来看哥伦比亚,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个佩特罗刚上来的时候呢,媒体对他也是一片赞扬之声,说他创造哥伦比亚历史,哥伦比亚政坛要变天了之类的。结果呢,这都上来两年多了,天还是那个天,啥也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