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年初的时候,央行在开工作会议的时候就表示要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从那个时候起呢,市场就一直在等,但是盼星星盼月亮一个多月过去了,市场不但没有盼来期待已久的降准降息,反而等来了央行不断回笼资金的操作。为什么等到现在靴子还没有落地呢?央行为什么不仅不降准降息,反而还在不断收紧流动性呢?央行到底在等什么呢?本期微商就给大家深度剖析一下央行现在这样做背后的用意。
首先大家要注意的是,央行在提出要择机降准降息的时间点是什么时候?是年初的时候,再直白点说,是特朗普马上就要上台的时候,在那个时候央行说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特朗普不早就放狠话给我们,说要大力度的加关税嘛,所以那个时候我国是在为打贸易战做准备。就像我之前讲过的那样,特朗普一旦开始跟我们打贸易战,我们就跟他打货币战,他加多少关税,我们就把货币贬值到多少,来抵消贸易战给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呢,随着特朗普上台,有关部门发现还没有到达货币战的程度。这是因为特朗普上台以后,给我们加关税的幅度是低于预期的。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威胁要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超过60%的关税,虽然当时很多都预测说美国加关税可能是循序渐进的,先从40%加起,然后再逐渐加到60%,但是你看他们的预测也起码都是从40%起步的呀。而现在呢,根据2月1号特朗普签署的行政令,对来自我国的进口商品只加征10%的关税,不仅远远达不到他之前说的60%。
连经济学家预测的40%都差了很多,所以说现在我们降准降息的时机并不成熟,对手不动,我国呢,也没理由先行动,给自己徒增烦恼。毕竟未来的事情谁也不好说,未来特朗普到底会不会或者什么时候会把关税加到超过60%,谁也说不准呢。如果现在把牌都轻易的打出去了,那将来我们不就没牌可打了吗?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啊。当其他国家从货币宽松走向货币紧缩,连续不断的加息的时候,我们国家的货币政策可一直都在宽松啊,一直都在降准降息,也就是说,我们一直在往外打牌,一直在向外打。
问题是咱们的牌越打越少,我们的一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早就从2019年第三季度的3.3%降到现在的2%了,想想看,还有多少下调的空间呢?当手里的牌不多甚至不够用的时候,打的时候就要特别谨慎,特别慎重啊。但是要注意啊,我们打牌打的慎重并不是不打了。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出席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沙特联合主办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研讨会时说,下一步,中国政府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持续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大家一听潘行长说这话,瞬间心里凉了半截儿,毕竟很多人只看到了适度宽松这四个字,并不是更加的积极,更加的宽松,觉得说咱们的货币政策要变了,但真的是这样吗?
很多人看货币政策的时候都不会看看货币政策,并不能单一的只看货币政策,是需要配合着财政政策一起看的,因为他俩一般是相辅相成的,货币政策一般来说都是跟着财政政策跑的,一旦他们不匹配就会出问题。从经济学原理上来说,根据is LM模型。如果单独使用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会导致社会贷款利率之类的也会跟着增加,这样政府支出增加多少,社会投资就跟着减少多少,也就是说产生了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财政政策根本就是失效的。如果理论晦涩难懂的话,那我们不妨看一下去年的数据就有实感了。去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219702亿元,而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是284612亿元,别管这部分钱是地方还是中央华的,终归是由64910亿元的赤字产生了。那你说这个缺口怎么补呢?不靠央行发行更多的货币,难道靠政府一个劲儿的发债吗?
本文地址:http://www.wjmplastics.com/weiketang/566.html
未标注转载均为时寒冰微课堂内容,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发表评论